【艺术设计学院寒假社会实践(一)】 ——“寻根牡丹瓷·创艺先锋队” 解锁瓷器上的牡丹之美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5-01-25

浏览次数:

        


2025年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寻根牡丹瓷· 创艺先锋队”走进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与当地非遗牡丹瓷传承人刘慧丽老师展开了一场关于牡丹瓷制作的深入讨论与学习之旅,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实践过程中,传承人刘慧丽老师向创艺先锋队详细介绍了牡丹瓷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让同学们对这一非遗技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据悉,牡丹瓷以优质白瓷土为原料,以菏泽牡丹为原型,全手工制作而成。制作工艺展示环节,传承人刘慧丽老师亲自示范了牡丹瓷的制作流程。牡丹瓷制作,起始于精心挑选优质白瓷土。这些瓷土细腻纯净,为牡丹瓷的诞生奠定了良好基础。传承人会对瓷土进行反复筛选与处理,去除杂质,并揉成泥条,确保其具备最佳可塑性。

随后进入关键的塑形环节。这一步骤全凭手工完成,且所用工具别具特色,制作花瓣的工具都是非遗传承人亲手打磨而成。这些看似普通的工具,在传承人的手中却有着非凡的魔力。只见他们手指灵动,运用自制工具时而“捻”出细腻的花瓣纹理,时而“勾”出花瓣的优美弧度,“提”“拉”“揉”等手法交替运用,一片片栩栩如生的牡丹花瓣在指尖诞生。在塑造叶片时,其叶脉的制作方式尤为独特。师傅们选取真的牡丹叶,将其精心处理后拓印在泥坯上,于是,那真实且细腻的叶脉纹理便清晰地呈现在泥坯之上。接着,依据牡丹花的生长形态,将花瓣、花蕊、茎、叶等部件精心搭配、组合,塑造出花朵绽放、枝叶舒展的生动造型。每一朵牡丹瓷花,都凝聚着师傅们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艺术化呈现。

塑形完成后便是晾晒环节。牡丹花塑形成泥坯后,晾晒时长因季节而异。夏天高温干燥,需晾晒三到五天;冬天低温潮湿,则要晾晒一周左右。只有泥坯充分晾干,才能入窑烧制。若未晾干就烧,坯内水分在高温下迅速汽化膨胀,会导致泥坯炸裂,让前期努力白费。所以,晾晒是决定牡丹瓷成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随后是牡丹瓷上色环节,用的是纯天然矿石颜料,由天然矿石研磨,质地纯粹。存放时水与颜料易分离,使用前要充分摇匀,让二者均匀混合。上色时,借助高压喷枪,将颜料细密地喷涂在牡丹瓷表面,使其完美附着。

最后,牡丹瓷被送入1380度高温的窑炉。在高温作用下,颜料与瓷体相互交融,融为一体,让牡丹瓷色彩持久鲜艳,独具艺术质感。

双方还就非遗牡丹瓷的传承与创新展开了热烈讨论。传承人刘慧丽老师分享了自己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经验,曲阜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寻根牡丹瓷·创艺先锋队”则从年轻人的视角为牡丹瓷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议,如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开发新的产品形式、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等。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让创艺先锋队近距离领略了非遗牡丹瓷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人的匠心,也为牡丹瓷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曲阜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寻根牡丹瓷·创艺先锋队”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积极传播牡丹瓷文化,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艺术设计学院寒假社会实践(二)】——“红色血脉赓续实践队”跨越多地探寻红色文化,传承不朽革命精神
下一篇:艺术设计学院召开诚信考试教育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