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创新,以艺术形式滋养心灵、培育审美,曲阜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稚手承遗韵,艺愈润童心”社会实践团于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城建花园社区开展了系列活动。该社会实践活动自2023年7月实施至今,已形成学院社会实践活动特色品牌,引起了学校、社区和学生家长的关注和支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为公益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次活动包含猜灯谜、京剧脸谱、甲骨文、拓染旗袍、中国结、击鼓传鱼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旨在以趣味科普讲堂与实践活动赋能青少年成长,为大学生提供宝贵实践机会,系统培育具备社区服务热情与专业能力的储备人才,切实践行大学生扎根社区、服务社会的崇高使命。
本期包括双节谜韵·猜灯谜、抓住秋天的尾巴·秋日花篮制作、非遗新生·创意变脸三大板块,让孩子们在传统艺术的沉浸式体验中触摸文化根脉,绽放创意火花。
一、双节谜韵·猜灯谜
灯谜作为中华非遗文化的璀璨明珠,兼具文学性与趣味性。志愿者精心筹备了数条涵盖传统民俗、历史典故、字谜谐音的灯谜,营造出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猜灯谜过程中,志愿者向小朋友们讲解了灯谜的会意、谐音、拆字等创作手法。当孩子们猜对谜底时,志愿者顺势介绍灯谜表达的意象以及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有时志愿者刚把谜面念完,孩子们便围坐在一起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托着下巴冥思苦想,有的拉着小伙伴分享思路,还有的跑到谜面前仔细端详。在一问一答、一猜一解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猜谜的乐趣,更对传统文字艺术的精妙有了直观认知。


二、抓住秋天的尾巴·秋日花篮制作
秋日的花草蕴含着独特的季节韵味,实践团带领孩子们走进自然美学课堂,用当季花材制作秋日花篮,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审美与耐心。

志愿者先讲解花艺构图的“黄金比例”和色彩搭配技巧,随后示范如何修剪花枝、固定花泥。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拿起剪刀,将向日葵、芦苇、雏菊等花材按照自己的想法组合:有的打造丰收主题花篮,以金黄色的向日葵为主花,搭配褐色芦苇,尽显秋日的饱满;有的偏爱清新风格,用白色雏菊和绿色尤加利叶营造出淡雅氛围。

小朋友们抱着自己的作品,开心地和旁边的小伙伴分享。在花篮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观察自然之美,更在择花、修剪、摆放的细节里,沉淀下对生活美学的感知力。


三、非遗新生·创意变脸
京剧脸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种色彩、每一处纹样都承载着人物的身份与性格。实践团带来了脸谱白坯、矿物颜料和专业画笔,邀请孩子们化身“小小脸谱师”,在油彩晕染中感受非遗魅力。

“红色脸谱代表忠勇,比如关羽;黑色脸谱象征刚正,像包公……”志愿者在讲解脸谱文化时,孩子们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她手中的示范作品。分发材料后,孩子们立刻投入创作:男孩们偏爱绘制美猴王,在脸谱上大胆用色,金色勾边凸显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女孩们则对穆桂英情有独钟,用粉色、紫色的渐变表现巾帼英雄的柔美与刚毅。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脸谱作品,既是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理解,更是他们天马行空的创意表达。


志愿者们表示,他们将始终坚守“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初心,持续为社区文化注入温暖力量。愿更多孩子在传统艺术的滋养中启迪心智,在实践体验中收获成长,让文化之美伴随童年时光。期待在未来的基层实践里,志愿者与孩子们继续携手同行,共赴一场满载惊喜与收获的成长之约。
编辑:齐杰
责编:雷雨露
审编:马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