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绢花凝华”实践队赴曲阜大庄开展非遗探访活动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5-08-25

浏览次数:

        

2025年8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绢花凝华”实践队深入曲阜市大庄村,开展为期一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访与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省级非遗项目“大庄绢花制作技艺”,学子们以艺术设计视角解码传统工艺,探索非遗保护与现代创新的融合路径,为千年绢艺注入青春活力。

溯源:从孔府秘艺到百姓生活,解码绢花文化密码。

大庄绢花起源于明代,由北京传入曲阜孔府,专供府内装饰及女性插戴,被誉为“孔府文化的活化石”。实践队首站探访大庄绢花非遗工坊,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祥东现场演示了绢花制作的十二道核心工序:从选料、上浆、染色到窝瓣、定型、粘花,每一片花瓣均需经手工反复捻折、烘烤定型,最终组合成牡丹、月季等数十种花卉形态。

“大庄绢花的独特之处在于‘男女分工协作’的技艺体系。”张祥东介绍,男性匠人负责染色、窝瓣等重体力环节,女性则精于粘花、组枝等细腻工序,这种分工模式延续了数百年。

破局:传统技艺面临失传风险,青年力量探索活化路径。

尽管大庄绢花曾在上世纪60年代形成“家家制花、户户闻香”的盛景,但随着市场萎缩与匠人老龄化,当前仅存3家工坊、不足20名传承人。实践队调研发现,年轻群体对绢花的认知多停留于“装饰品”层面,对其文化内涵与工艺价值缺乏深入了解。

为破解这一困境,学子们以“非遗+设计+传播”为思路,提出三大创新方案:文创产品开发:结合现代审美,设计绢花胸针、发簪、书签等轻量化产品,并融入儒家文化元素,如以“杏花”象征“杏坛授业”,以“牡丹”呼应“孔府富贵”

“绢花不仅是工艺品,更是承载孔府文化、儒家美学的‘活态博物馆’。”实践队队长表示,“我们想让千年绢艺在当代生活中‘活’起来。”

未来:非遗保护需要“双向奔赴”。

曲阜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指出,大庄绢花的传承需实现“政府引导、高校赋能、匠人坚守、市场反哺”的良性循环。目前,当地税务部门已推出“非遗传承人个税减免”“文创企业增值税优惠”等政策

此次探访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触摸到传统工艺的温度,更以设计创新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新范式。正如实践队指导教师所言:“当00后的创意遇上600年的技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化的延续,更是文明的迭代。”

稿:曲阜师范大学“绢花凝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文字:孙睿

图片:刘蓉蓉

指导老师:宁晓文、王俊翔

审编:宁晓文



上一篇:艺术设计学院顺利开展“开学反诈第一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集中宣传活动
下一篇:艺术设计学院“青途探遗 艺路传承”暑期实践队社会实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