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焕非遗之彩”美育基层社会实践记录】—— 岁时奇物志—24节气非遗创变营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5-03-31

浏览次数:

        

为了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的引领作用,推动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联动,加强与社区常态化交流,传承非遗,弘扬传统文化,艺术设计学院与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城建花园社区联合开展“多元融合,焕非遗之彩”美育基层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包括岁时奇物志—24节气非遗创变营、非遗纸鸢—忙趁东风放纸鸢、树皮拓印、绿艺春林、大树穿花衣、童筑梦想家园,共绘社区新貌、非遗“汝窑”冰裂纹科普实践策划案、绘心童梦,健康同行、安全出行小课堂,创意交通标志设计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旨在深化定向结对互动,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社区居民的美育素养,落实大学生在社区服务中发光发热、为社会贡献力量的重要使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3月30日,艺术设计学院与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城建花园社区开展“多元融合,焕非遗之彩”美育基层社会实践活动第一课——岁时奇物志—24节气非遗创变营,志愿者郑方园、霍梦瑶担任讲解任务。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首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春分节气的相关知识,包括春分的传统习俗,如竖蛋、吃春菜等,让小朋友们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小朋友们聚精会神,被古老的节气文化深深吸引,现场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和好奇的提问,眼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向往。

春分小风车手工制作环节,志愿者们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次性纸杯、马克笔和吸管等材料,引导他们以春风节气为主题进行创作。小朋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手中的画笔在纸杯上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童趣的节气画面。有的小朋友画下了立春时节万物复苏的景象,嫩绿的新芽从枝头冒出;有的则描绘了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在盛开的花朵间翩翩起舞。在制作过程中,志愿者们耐心地指导小朋友们绘画技巧,解答他们的疑问,还不时为小朋友们的创意点赞。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普通的一次性纸杯在小朋友们的手中变成了独一无二的 春分节气艺术品”。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相互展示、交流着自己的创作灵感。

此次 “岁时奇物志 —24 节气非遗创变营” 活动,不仅为小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发挥创意、展示自我的平台,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强了研究生志愿者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未来,艺术设计学院将继续探索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艺术设计的新路径,促进学科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的良性互动。

编辑:邹雅琪

责编:贾芳芳

审编:马洁


上一篇:聆听心韵,心海泛舟|艺术设计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下一篇:艺术设计学院召开研究生学风建设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