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多元融合,焕非遗之彩” 美育基层社会实践项目——“岁时奇物志—24节气非遗创变营·立夏”主题课程活动在城建花园社区内精彩上演,志愿者王颖、梁景亚、卢本慧担任讲解任务。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精美的图片,向孩子们介绍立夏这一节气的由来、习俗以及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聆听,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在讲解过程中,志愿者们巧妙地将非遗文化融入其中,讲述了立夏时节相关的非遗技艺,如传统的立夏蛋绘制、香囊制作等,还提到了扇子绘制在立夏习俗中的独特意义,让孩子们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便进入了实践创作环节。志愿者们提前准备了空白折扇、画笔、鸡蛋等丰富材料。孩子们一部分拿起画笔,在扇面上尽情创作。有的勾勒出立夏时节绿树成荫的美景,有的描绘孩子们在树下斗蛋的欢乐场景,淡绿色的树叶、色彩鲜艳的衣衫,在扇面上交织成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立夏画卷。另一部分孩子则专注于鸡蛋绘画,在光滑的米色蛋壳上,用彩色颜料精心绘制出立夏盛开的花朵、象征立夏的小昆虫等图案。志愿者们穿梭在孩子们中间,手把手地指导绘画技巧,耐心纠正手法,鼓励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完成后,志愿者们还向孩子们讲述了立夏吃蛋的习俗,祈祷夏日健康。孩子们捧着自己绘制的鸡蛋,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在欢声笑语中轻轻敲开蛋壳,品尝这份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美味。

此次“岁时奇物志—24节气非遗创变营·立夏”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了艺术创作的乐趣,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非遗文化的种子,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未来,未来艺术设计学院将继续开展系列活动,深入更多社区,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青春力量,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编辑:邹雅琪
责编:贾芳芳
审编:马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