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韵润心・多元艺术疗愈”暑期社会实践记录四】——拓印草木痕,巧筑徽派韵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5-07-22

浏览次数:

        

为深入推进非遗文化传承与美育教育普及,努力构建“文化润心、艺术育人”的基层服务体系,曲阜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遗韵润心·多元艺术疗愈”基层社会实践团在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城建花园社区为孩子们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既有妙趣横生的非遗小课堂,也有温暖治愈的多元艺术疗愈课程。

本期社会实践记录的主题是“拓印草木痕,巧筑徽派韵”,本期两项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指尖创作中触摸自然的肌理,感受传统建筑的风骨。

一、草木有灵,锤染留痕

草木拓印,是古人从自然中习得的美学智慧,以草木为笔、以织物为纸,用敲击的方式将植物的脉络、色彩与气息永久留存,是人与自然对话的古老语言。为让孩子们在自然中汲取灵感,感受非遗技艺的质朴生命力,实践团特别设计了这场拓印体验。

8AE08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认识身边的 “拓印伙伴”:枫叶的掌状纹路藏着秋日的热烈,三叶草的心形叶片裹着夏日的温柔,紫苏的紫绿交织晕染着山野的灵动。“古人没有颜料时,就用这些植物给衣服‘画画’哦!”志愿者边展示古法拓印图谱,边讲解技艺的传承脉络——从新石器时代的植物染色雏形,到明清时期民间服饰的拓印装饰,草木的痕迹里藏着千年生活美学。

24C4B

“现在轮到你们当自然的小画家啦!”孩子们兴奋地挑选叶片,将其平整铺在素白帆布包上,用胶带轻轻固定。拿起小锤子的瞬间,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轻敲声:有的孩子专注敲打叶脉边缘,让轮廓清晰浮现;有的特意叠加叶片,让色彩在布面晕染出渐变层次。

E45E9

当胶带撕下,一片片带着自然呼吸感的图案在帆布上绽放时,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专属包包”欢呼,仿佛把整个夏天的生机都揣进了怀里。

二、巧手塑城,面筑山河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瑰宝,以 “粉墙黛瓦、马头翘角、雕花窗棂” 为特色,黑白灰的色调里藏着山水意境,错落的格局中透着宗族智慧。为让孩子们触摸传统建筑的灵魂,实践团设计了这场粘土塑形体验,用指尖复刻时光的建筑美学。

B79D0

志愿者先通过微视频带孩子们 “云游” 宏村、西递:月沼旁的白墙倒映着蓝天,马头墙像奔跑的骏马守护着家园,窗棂上的 “福” 字雕花藏着代代相传的祝福。“马头墙不仅好看,还能防火哦!”志愿者边演示边讲解,从建筑结构的实用智慧到装饰纹样的吉祥寓意,让孩子们读懂每一块砖瓦里的文化密码。

C8F10


分发粘土后,孩子们化身“小小建筑师”:先捏出方正的墙面,用工具划出细腻的砖缝;再做出微微翘起的马头墙,特意捏出层次分明的 “翘角”;最后用细粘土条勾勒窗棂花纹,有的孩子还在墙根加了几株 “小草”,让建筑仿佛生长在山水间。

B2DC7

当一座座迷你徽派建筑在桌上 “落成”,孩子们互相参观着彼此的作品,眼里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原来古老的房子里,藏着这么多动人的故事。

1A8E2

“遗韵润心・多元艺术疗愈” 实践团的脚步仍在继续。未来,我们将带着更多非遗技艺与传统美学走进社区,让孩子们在动手创作中既传承文化根脉,又收获心灵的丰盈。当草木的痕迹留在布上,当徽派的轮廓立在手中,这个夏天,传统文化的种子正悄悄在孩子们心里发芽。

编辑:雷雨露

审编:马洁


上一篇:“遗韵润心・多元艺术疗愈”暑期社会实践汇报展圆满结束
下一篇:【“遗韵润心・多元艺术疗愈”暑期社会实践记录三】——节奏释压,运动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