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绢花凝华”实践队探访曲阜大庄绢花非遗技艺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5-08-24

浏览次数:

        

近日,曲阜师范大学绢花凝华实践队前往曲阜大庄绢花文化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活动。实践队员通过实地参观、采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祥东、亲身体验传统技艺等方式,深入了解大庄绢花的历史沿革、工艺特色与传承现状,积极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发展路径。

据悉,曲阜大庄绢花制作技艺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其制作工艺精湛,造型逼真,色彩艳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2009年,曲阜大庄绢花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转变,该项技艺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在曲阜大庄绢花文化园内,实践队员系统观摩了大庄绢花从设计、选料、染色、上蜡到成型的完整制作流程。据了解,大庄绢花以丝绸、纸张等为主要材料,制作工艺繁复考究,产品涵盖牡丹、月季、梅花等多种栩栩如生的花卉形态。面对色彩绚丽、形态逼真的作品,实践队员近距离领略了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与独特艺术价值。张祥东向实践队员介绍了大庄绢花数百年传承的悠久历史,其造型艺术深受儒家文化熏陶,融合地域民俗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访谈中,张祥东老师着重阐述了其在坚守核心工艺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他分享了如何将传统绢花制作技艺与现代审美需求相结合,开发符合当代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同时,他也坦诚交流了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等现实挑战。实践队员了解到,由于制作工艺复杂、传承难度大等因素,这门曾经兴盛一时的技艺亟待保护与传承。实践队员认真聆听,围绕非遗技艺如何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拓宽传播渠道、运用数字技术助力活态传承等议题,与传承人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为获得更直观认知,部分实践队员在张祥东指导下尝试了基础制作步骤。亲自动手的过程,让实践队员对绢花制作所要求的匠心与耐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次调研是曲阜师范大学引导青年学子关注传统文化保护、服务地方发展的具体实践。通过扎实的田野工作,实践队员系统记录了大庄绢花的历史价值、艺术成就及传承现状,并致力于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该非遗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建议。实践队表示,将持续关注大庄绢花等非遗项目,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的多元路径,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此次调研活动为青年学子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机会,也为传统工艺的振兴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稿曲阜师范大学“绢花凝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文字刘蓉蓉

指导老师宁晓文、王俊翔

审编:宁晓文



上一篇:艺术设计学院“青途探遗 艺路传承”暑期实践队社会实践记录
下一篇:曲阜师范大学“绢花凝华”实践队赴大庄绢花文化园开展非遗调研